2013年5月10日,“回归本元·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展览为中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支持项目、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项目。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主办;关山月美术馆、山东省文联、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山东福泰陶瓷、北京德艺伟业、紫苑艺术策划协办。国际著名策展人温琴佐·桑弗担纲策展。 [img]http://www.design.cn/attachments/2013/05/115_201305101540111Vhg2.jpg[/img]5月10日,回归本元·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图为策展人温琴佐·桑弗介绍潘鲁生当代艺术创作[img]http://www.design.cn/attachments/2013/05/115_201305101540151gtww.jpg[/img]5月10日,回归本元·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回归本元·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包括门神纳福、鲁班线韵、国瓷彩墨、工艺文献四部分,展现当代艺术家潘鲁生在纤维艺术、彩墨艺术、陶瓷绘画等领域的艺术创作探索,以及他多年来从事民艺调查、工艺研究的成果文献。以平实的视角,呈现了一位艺术家根植民间、融入当代的艺术创造力。回归本元,意在找回艺术创作的文化本根和血脉,复兴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本源,再现事物本真的价值。在这一主题下,潘鲁生以心灵与自然和人文的对话创造的内涵丰富的意象审美空间,在当代艺术领域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img]http://www.design.cn/attachments/2013/05/115_201305101540221HKh9.jpg[/img]国瓷彩墨潘鲁生的“门神纳福”系列作品通过纤维艺术、装置艺术等形式,对民间年画门神这一母题进行再创作。“鲁班线韵”系列作品的创作是艺术家对于木匠劳作的观察体悟,是对墨斗工具绘画性的创造性运用。“国瓷彩墨”系列作品是艺术家在驾驭材料物性基础上的率性而为,不论是对陶瓷上墨彩独特色彩属性的阐释,还是对成象之道的把握,这些在水与火的淬炼中完成的作品,都远远超越了传统陶瓷的绘画尺度和法则,从而成为一种新的个人化艺术图式。“工艺文献”展示的主要是作为民艺学者的潘鲁生三十年来从事民艺研究和手工艺产业研究的调研文本和学术成果。他不仅以原生态的文化视野系统地构建民艺学学科体系,而且从国家文化战略的角度和农村社会形态建设的现实状况出发,对农村手工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img]http://www.design.cn/attachments/2013/05/115_201305101540251VVHH.jpg[/img]门神纳福[img]http://www.design.cn/attachments/2013/05/115_201305101540321c9Fl.jpg[/img]门神纳福潘鲁生主张艺术展览要行简约高雅之风,突出展览创作交流和学术研究的社会功能。因此,本次展览没有举行开幕仪式,而是强调了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展览特别策划了“放飞梦想”环节,参观展览的小朋友可以在展厅风筝上画上自己的梦想,这只承载了观众梦想的风筝将在美术馆上空放飞。这一环节也喻示着中华文化传统在今天的接续与传承。展览开幕当天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巡视员柴凤春为展览致辞,展览策展人、意大利文化中心主任温琴佐·桑弗对潘鲁生的艺术创作进行了介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曾毅、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赵屹介绍了展览相关情况。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颜为昕主持了发布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洪梅出席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香港商报、香港大公报以及深圳电视台、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深圳晚报、shenzhen daily(深圳日报英文版)、华夏之声、深圳文化网、雅昌艺术网、深圳新闻网、美讯在线等媒体出席活动。 [img]http://www.design.cn/attachments/2013/05/115_2013051015401819g3I.jpg[/img]5月10日,回归本元·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图为展览放飞梦想环节小观众在龙头风筝的身子上图绘自己的梦想,这些图案将随着龙头风筝放飞蓝天[img]http://www.design.cn/attachments/2013/05/115_201305101540351Hw39.jpg[/img]展览现场“回归本元·潘鲁生当代艺术巡回展”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出17天,将于5月26日闭幕。5月18日将举办“回归本元·潘鲁生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届时,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将齐聚鹏城,共同研讨潘鲁生当代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当代价值与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