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动漫人梳理60年发展创新之路:中国动漫为何停滞不前?

  从早年间在宣纸上一笔笔画分解动作,到现在高科技辅助动漫制作,在新中国60年的动漫创作之路上,三代动漫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努力打造着引领时代的作品。但如今回头看看,这个圈子在一个甲子中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从再穷不能穷创意、用土办法制作出属于新中国的代表作品,走到了再富不过富技术,用高科技弥补创意缺失的短板。为此,记者对三代动漫人的代表进行采访,他们在梳理动漫创新之路的同时,也对当前动漫市场存在的问题表示了担忧。

  

  当代作品不及60年前 动漫人成技术工人

  

  近年来,不断有观众反映国产动漫作品与日本或者欧美某些动漫、游戏作品在人物设定、故事、分镜等方面极其相似,就算是原创作品也难以摆脱日漫、欧漫的影子,经常被冠以仿日系漫画、仿欧美漫画的头衔。

  

  由动漫产业衍生出来的周边产品制作商、动画电影投资商、COSPLAY等团队,也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了以《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为代表的经典国产动漫作品之上。很多资深动漫爱好者对记者表示,与其去影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卡通片,他们更愿意去给国产经典捧场,带来童年回忆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更优秀的作品。

  

  有资料表示,在渥太华动画节,除了去年当代独立动画人雷磊凭借《这个念头是爱》拿下最佳叙事类短片奖之外,近30年间中国并没有动漫作品获奖,而上一次获得该动画节奖项的中国作品,是30年前的国产经典动画之一《猴子捞月》。对此,雷磊坦言,《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现代动画作品和《大闹天宫》等当年经典作品相比,更偏向于动漫商品。

  

  而谈到这些似乎在逆时代发展的行业现象,有着60年动漫创作经验的著名动漫人、安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陈永镇表示,早年间,做动漫的人把动漫创作当成一种事业,一种精神追求,全心全意将动画当做艺术创作进行。《大闹天宫》整部动画成本虽然仅有90万元,但创作团队的热情极高,很有干劲。陈永镇回忆道。

  

  从制作动漫常规角度来看,创意工作者的创意都是和当时的环境紧密联系。虽然时代在进步,但现在能够称为经典的动画片越来越少,当代作品不出众,甚至无法回到上世纪50年代时的水平。80年代开始从事动漫制作的动漫人,同时也是中国三浦灵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功了称,在当今动漫行业中,虽然电脑的出现带动了制作技术的改善,但真正的艺术水平却下降了。电脑是复制,手绘是创作,电脑的出现导致大量创作人员变成专门复制的技术工人。因此,高等院校的动漫专业本来培养的是进行动漫创作的艺术家,现在也变成了培养蓝领打工阶层的地方。陈功了坦言,电脑方便剪接、制作,可以节省很多动漫制作成本,但也使得真正的艺术不复存在。

  

  带来利益抑制创意 产业化是福是祸

  

  虽然我国近年来推出的大部分主流动画作品差强人意,但政府对于动漫创意产业的鼓励政策不断加大,动漫产业化程度日益提升。那么,原本应该有所提升的我国动漫作品水平为何一直停滞不前呢?

  

  对此,雷磊认为,目前动画人的思维无法突然被商业化的动漫发展模式。现在做动画的更多是商人,而没有多少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动漫人毕业后作品很优秀,但一进入产业链就失去了原本的创作力。老一辈动画人一门心思做动画,用动画表现自我,享受国家对艺术家的支持,不用像现在的年轻动漫人因为生计而被迫投入到动漫产业化的生产中。雷磊担忧道,如果大量年轻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和物质生活,投身到宏大的产业生产中,那么未来他们将失去创作能力,今后我国只能成为动漫制造大国,只能是国外动画的代工,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此,陈功了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对动漫行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优厚的扶持政策让很多人感到有利可图,导致大批非动漫人进入这一行业。陈功了强调,虽然做动漫是团队行为,但利益却让真正的动漫人人心涣散。多年前我国还处于人均100-200元/月收入时,我的工资就达到了8000元,可见这个行业的利益相当丰厚。陈功了介绍道。

  

  不过,作为中国第一批将动漫作品产业化的陈功了在这个问题上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表示,国家的扶持资金相对于动画的制作成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资本市场也不看好动画的投资,整合数十个甚至更多专业动漫人创作动漫作品就需要资金,没有盈利就无法继续。早些年前,动漫人可以靠接国外的加工订单和优秀动画的票房维持动漫创作,而现在的作品质量不高没有盈利点,我们只能靠自己在别的领域挣到资金投入在动画上,但这样长久的亏损状态是无法维系的。陈功了表示。

  

  陈功了认为,解决动漫产业问题的当务之急是企业需要依靠自身调整,从作品中寻找盈利点,同时发展产业内互助,我们希望筹划一个大动漫的经济共同体,通过行业的内互助缓解现在存在的问题,让各种人才聚集起来。

  

  突破固有成见 创造时代经典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动漫人还是动漫爱好者,都认为从根本上扭转国人对于动漫的固有成见才是打通动漫作品发展之路的必经过程。

  

  陈永镇介绍道,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国动漫作品对整个中国动漫作品的定位有着深远影响,让大多数观众都认为动画是给小孩子看的。据了解,1972-1976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共拍摄了包括《小号手》、《小八路》等在内的17部革命题材的动画片,具有浓厚的教育意义,贯穿现实主义。那个年代的作品主要是作为教育孩子的工具,直到今天这种创作理念仍没有彻底消除。陈功了称,当年被教育的孩子如今已成为中年人,这种理解根深蒂固地带给了下一代。

  

  相比之下,当今领先于全球甚至作为国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动漫作品,并没有年龄的明确规定,而日本也曾提出著名的口号,即让从3岁到80岁的人都有漫画看。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如此兴盛,就是由于这个与我国70年代相反的定位而发展起来的。陈功了分析道,动漫作品观看年龄固有成见的形成对我国动漫发展有着相当消极的影响,成见使得原本在《大闹天宫》时期对于动漫作品宽泛的综合艺术作品定位变窄了。陈永镇表示,如果不是因为观众的成见阻碍,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应远胜于日本。[page]

  

  除了观看年龄的心理定位之外,雷磊还提出重视独立思考摒弃套路化模式的建议。现在年轻人需要脱掉包袱,完全独立思考。雷磊提出,动画不是《火影忍者》,不是皮克斯公司,我们要思考动画究竟是什么,可喜的是很多年轻动画人已经学会脱离社会给予动画的标签,学会思考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他们就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用动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靠模仿而赚钱,找到这个时代中国人自己的故事。雷磊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