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书驱离运动”与“有害动漫运动”——日本动漫有害论风潮

【此文章由特约作者叶喃音在17173.com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欲知投稿详情请移步>>>这里







  日本人热衷动漫这件事,可能跟他们的武士文化一样出名。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全民动漫狂热的日本,曾发生过数次针对动漫的抵制乃至驱逐风潮。在这些风潮中,掀起抵制运动的不仅仅是民间团体,甚至政府也出面进行干涉。在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里,有害论风潮是除经济危机外对日本动漫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并始终伴随着产业的发展。了解有害论风潮,不仅能从另一种角度梳理日本动漫的发展,也能从这一系列抵制运动造成的结果中,总结出商业动漫的管理与自我规范的经验。





:动漫有害 教育批判 自我规范





  第一章:第一次有害论风潮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叶





  第一次有害论风潮发生在电视动画尚不成熟的时代。当时,日本动画主要以剧场动画为主。在联合国部队总司令部辖下的民间情报教育局的授意下,东映和东宝两个制作所制作了不少教育动画来推动民主化和去军国主义化运动。因此,这一时期的有害论风潮主要集中在漫画领域,史称坏书驱离运动(驱逐坏书运动)。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2014/0507/20140507012404416.jpg[/img]



坏书驱离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被批判作品《少年肯尼亚》





  坏书驱离运动发生在战后十年的日本,各方面的物资都相当匮乏。动漫的发展,也在这种物资紧缺的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漫画主要是采用劣质纸张和粗劣印刷的赤本漫画。赤本漫画的出现既是因为战后物资紧缺,也是由于盟军占领总部主导的新闻和出版自由。为了吸引读者,赤本漫画常使用引人眼球的暴力和色情元素,并且为了节约成本,常常抄袭拼凑漫画作品,一部漫画经常是多部漫画剪切拼凑出来的大杂烩。





  但是,赤本漫画仅仅风行了几年就受到了打压。它首先受到了来自严肃漫画家们的批判,漫画家认为这种粗劣拼凑的作品对漫画和创作均不够尊重。随后,一些大型的出版社在经历占领当局的净化和整顿后,也开始出来抢夺市场,他们以健全漫画为目标,抵制以抄袭拼凑漫画为主的赤本漫画。这一行动得到了不少漫画家的支持。给予赤本漫画最沉重打击的来自于政府的政策。1950年,为了应对低俗出版物的蔓延,警视厅特别成立防止犯罪协助委员会,重点查处诱人犯罪或教授犯罪手法的出版物。厚生省成立儿童文化财富特别委员会,讨论清除政策。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2014/0507/20140507012402924.jpg[/img]



风靡一时的赤本漫画





  经过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清理,赤本漫画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退出历史舞台。总结赤本漫画的题材可以发现,赤本漫画在题材大多集中于冒险类,主角最后往往能得到大批宝藏。而怪盗侠盗也是赤本漫画特别热衷的题材。在日本战后数年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赤本漫画集中于这类题材的原因可以理解。不过当局认为这类漫画会给儿童带去不劳而获的想法,而怪盗类漫画也会给青少年带去不良影响。特别是在物资匮乏的大环境下,里面涉及的盗窃手法太过写实,可能会被青少年效仿。防止犯罪协助委员会出台了一项调查。在青少年犯罪里,盗窃占去78.8%。虽然没有直接原因表明这些青少年犯受了漫画出版物的影响,但警视厅对于赤本漫画却是高度警惕。这是在历次有害论风潮里,只有这一次警视厅会加以参与的原因。







  经过战后最初几年的危机后,日本经济逐渐好转。漫画转向正规出版社采用期刊方式进行出版。虽然赤本漫画已经基本消失,但大型出版社却从它们身上总结了不少经验,随后,冒险怪盗类题材继续在期刊杂志上进行连载。由于出版自由,漫画出版到达战后第一个高潮期,各类漫画蓬勃发展。在赚钱至上的理念下,大量迎合市场的漫画出现,漫画故事之间互相抄袭并不鲜见,甚至出现因某个题材风靡,短期内相当数量同类题材喷涌的情况。讲谈社杂志的编辑曾说道:策划的去个性化导致了数量竞争。在这里,无法指望质量上的竞争,所以只剩下了数量,最重要的作品质量被忽略了,当然就会越来越低俗化。





  同时,在冒险类漫画连载里,战斗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吸引人的要素。主角们代表正义的一方,打败作为邪恶对象的敌人。逢战必胜,见敌必杀的特点成为主角身上吸引年轻读者的光环。随着漫画市场越来越繁盛,更大的危机的随之而出。





  1955年3月,《日本读书报》刊登《儿童杂志真实情况》系列报道,总结漫画市场现状,并对漫画内容提出批判。随后,日本国内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加入到对漫画的批判中来。家长教师联合会在学校内收缴漫画杂志,集中在操场进行焚毁。这种焚书行为在全国得到了响应。焚书运动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学校。即便没有采用如此激进手段的地区,家长和教师也联合组织起来,去漫画出租屋抓逃课的中学生。在那个时代,坏孩子的定义里其中一条就是沉溺漫画。一开始,批评主要延续了自赤本漫画批判运动以来的论调,认为一味迎合市场的漫画里充满了暴力和色情元素,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但随着民主团体的介入,批判逐渐升级,就连手冢治虫等一大批知名漫画家也被批判。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2014/0507/20140507012403944.jpg[/img]



各大名家的作品包括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都相继成为坏书驱离运动的对象





  针对于冒险漫画的战斗内容以及主角们逢战必胜的特点,《日本读书报》以小松崎茂的《旭日沉落》举例进行报道。这部漫画描绘了塞班岛日军士兵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故事。《日本读书报》忧心忡忡地提到,成年人应该反思战争,而不是向儿童美化战争。除开这种战争故事漫画,不少冒险类漫画里都有着正义一方的主角每战必胜的内容。塑造这种正义感是可疑的。利用这种正义感营造出斗争是不容错过的事情,让斗争产生积极意义,从而过渡到正义战争。经历过二战的成年人应该能充分认识到这种想法意味着什么。之后,以这种论调为基调,手冢治虫等冒险类故事漫画创作者受到了民主团体严厉的质问与批评。





  作为这次有害论风潮的高潮,乃是1964年由东京都颁布的《东京都青少年健康培养条例》。条例对出版物内容和保护未成年人免受非法出版物影响作出了规范。同时,漫画行业的自我规范也在运动里进行。如果说本次运动对于行业本身的影响,那必然就是行业和作者的自我完善和规范。并且,因为这一段时间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强硬打压,色情动漫直到10年后才重新抬头。从50年代末开始,日本地方政府陆续颁布本地的青少年健康培养条例。这一条例受到了教育界和家长教师联合会的极大欢迎。每年都有家长教师联合会组织的零星的焚书事件及要求强化培养条例的倡议活动。





  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涉及到战争的一切都是极为敏感的。如今看来,主角代表正义一方打败敌人只是一个常规叙事套路,但在日本战后民主化进程的不安里,漫画故事主角口中强调的正义与品德、战斗的决心和毅力却成为了争议的话题。漫画评论家竹内长武对此曾说,这段时间的坏书驱离运动实在反应过度了,不过所幸的是,虽然在这一运动里曾有人批评荒谬、胡扯是漫画的本质,但大多数人还是肯定了漫画对于青少年的教化意义。







  第二章:第二次有害论风潮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随着电视商业动画时代的来临,动漫市场开始走向了繁荣期。在日本经济战后腾飞的背景下,日本动画也如经济情况一样繁荣兴盛。





  为了规避审查,动画界利用影片分级创造出直接做成录像带进行发售的OVA动画形式。因为没有公映压力,OVA在题材和内容选择上更加宽泛。70年代重新抬头的色情漫画利用OVA形式改编成动画进行销售,色情动画终于登上日本动画的舞台,并因为市场机制的成熟和分级制度得以公开发售。OVA的出现侧面表明了动漫受众趋向小众化及专业化的演变。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泛滥的色情OVA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御宅这一名词的使用也开始于这一时期。过度沉溺动漫及相关衍生物的人群开始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恐怕是日本动漫受众有别于其他国家地区的有趣特征。虽说色情动漫一直为教育界及家长教师联合会所诟病,但因为巨大的商业利益制作方也不为所动。真正将色情动漫推向媒体的风口浪尖的乃是1989年的东京埼玉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在犯罪人宫崎勤家中发现大量幼女相关的色情动漫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因为媒体对这一案件的连续报道,直接导致50年代主流媒体围剿动漫的事件重演。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2014/0507/20140507012404591.jpg[/img]

宫崎勤杀人事件





  1990年,东京都生活文化局妇女计划科提交一份女性商品化的报告。报告以漫画为对象做出分析,发现大量的漫画作品里含有性意味的情节或性器官的描写。同时,报告指责这些漫画里的女性缺少独立人格,将女性的身体当作一种商业卖点销售。之后,各大媒体纷纷转述这一报告,《朝日新闻》、《读卖新闻》连续多日撰文指出漫画内容里含有大量侮辱女性人格的内容,并声称美少女漫画里性交场面是接吻场面的两倍以上。女权团体的介入让批判再次升级,女权团体认为以性作为卖点的漫画不仅侮辱了女性,还毒害了儿童。女权团体的介入使政府受到来自于舆论的巨大压力。教育委员会宣布协助女权团体调查有害漫画,部分地方政府向各大出版社寄去希望自我规范的建议书。由于宫崎勤事件的影响,女权团体和部分地方政府议会议员要求以法律强制出版行业进行内部整顿,并对有害图书进行严厉打击。但是,当时日本各地被指认为有害图书的漫画越来越多,采用法律手段强制打压几乎等于压制漫画产业的发展,这一倡议必然受到出版行业的反弹。虽然之后要求法律手段的倡议不了了之,但出版行业还是在压力下选择了自我约束。从1991年1月开始,所有含有性描写的漫画均被要求注明成人漫画的标志。





  对于色情动漫的管制本来是政府历年都会进行的事情,但因为宫崎勤事件的影响和女权主义团体的介入而让事情变得复杂。这段时间的有害论风潮直到数年后都还发挥着影响,女权团体不断抨击含有激烈性描写的漫画,即便是成人漫画也不敢刊登过激内容。评论家大冢英志总结这段时间的有害论风潮时说道:原本这种生意一直是色情书籍出版社在出版界担任的角色分工,结果这几年所谓的大型出版社完全沿袭了其窍门和方式,也做起了这种生意。我觉得他们是以这种形式遭到了报应。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2014/0507/20140507012405588.jpg[/img]



大冢英志代表作有:《北神伝绮》《木岛日记》《八云百怪》





  在这一次有害论风潮里,与战后第一次风潮中漫画家们面对批判选择了沉默不同,部分漫画家组织起来,抵制这种对漫画的管制。1992年部分漫画家成立了漫画表达自由思考会,其目的就在于防止出现使用国家公权力管制漫画内容和自由表达的情况。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到来,这次对动漫批判的风潮也逐渐平息。







  第三章:第三次有害论风潮 2000年后至今





  与前两次有着主要媒体进行集中报道,主流舆论倾向于管制动漫行业的情况不同,2000年之后的有害论风潮较为零散,也不再出现前两次那样将当时流行的动漫作品进行全面批评的情况。分析原因,一个是由于经济危机之后日本动漫产业缓慢复苏,对于一般大众的影响力远不及黄金时代。另一个则是带色动漫更加小众化,一般的儿童或者青少年不会接触到这方面的产品。更何况,由于网络时代的来临,对于性的好奇不再需要通过漫画制品满足,而女权团体对于性挑逗的批判也从动漫行业转移到明星娱乐行业。





  但是,有害论一直对动漫产业的发展发挥着影响。2000年后有害论风潮的高潮乃是《东京都青少年健全育成条例修正案》。这一修正案可以理解为上次有害论风潮里没能得到通过的采用法理手段强制动漫行业整顿的倡议的继续。面对这一修正案,出版行业和漫画家的反应超出了以往。2010年该修正案通过后,在次年的东京国际动漫节上,角川、讲谈社、集英社等主要的漫画出版巨头选择了退展,而多家游戏制作商也加入到角川他们的抵制活动中。虽然这次有史以来动漫产业最大的抵制活动没能阻止修正案的通过,但可以看到动漫行业在面对政府或民间团体的限制或抵制里,已经显得越发自信和成熟。另一方面,分级和销售制度的完善也让成人动漫制品有合法理由继续销售。







  结语





  总结历次有害论风潮后,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虽然动漫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商业利益产生了或多或少的负面效应,但是对于动漫有害论这一话题的讨论总带有一种言过其实的倾向。直到今天,动漫爱好者在日本社会仍是一个中性词,而沉溺动漫的御宅群体,更是受到社会的歧视。在宫崎勤事件后,遇到类似的对于幼女的性犯罪媒体总会谈及动漫的不良影响。而之后的小林熏杀人事件和加藤智大秋叶原杀人事件中的犯罪人也被贴上御宅的标签,事实上两人都不是所谓的御宅。这种现象其实与我国的网瘾问题有些类似,当青少年犯罪发生时,媒体和舆论在总结原因中总会找到青少年身上影响力最大的事物,并随之展开批评和围攻。虽然不能完全否认这些事物的负面效应,但是在动漫的发展过程中,伴随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做好公共舆论也是需要注意和警惕的。特别是在题材和画风的选择上,也需要考虑主流舆论的一般看法和动漫迷以外的群体的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