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 洗国产动画五十年之“冤”

  如今在各大动漫论坛上,如果有人提到国产动画,无外乎两种情况:讽刺挖苦新动画,怀念赞扬旧动画。不可否认,随着日本和欧美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国产动画和世界主流动画的差距越来越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动画大国变成了现在的动画弱国。基于这种背景,很多动漫爱好者对于国产动画的感情十分复杂,总体来说就是恨铁不成钢,并对现今一些动画制作公司的做法不满。

  纵观这些负面评价,有一些说得确实在理,但多数评价给人的感觉是人云亦云,没有批评到点子上。尤其对于儿童动画,很多网友的看法并不客观,他们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审视儿童动画,得出的结论自然是片子很"弱智"。其实就算像《葫芦娃》这种经典动画,在当时大人的眼里一样是很"弱"的,只不过他们那时候还不能上网去说罢了。但看着这些动画成长起来的我们变成大人时,《葫芦娃》就成为了我们心中的一段回忆,并且变成了经典之作。其实这种奇怪的现象和动画本身的好坏并无太大关系,完全是视角问题造成的误会,而笔者今天就是要澄清这个误会,让大家看到国产动画的过去、现状和发展。

  树大枝叶多,国产动画的"新星"

  前几日,笔者所在的QQ群里有人提到了国产动画《星星狐》,并将其称之为"儿童动画"。作为一个业内人士,笔者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为他纠正了这一叫法:儿童动画太笼统,应该叫做"早教动画"。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news/gn/2012-04-09/242783cef82a7e67ded3ebea3e1e949e.jpg[/img]

  在过去,人们对于动画片的概念只有一个,那就是动画片。有人肯定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奇怪,其实我在这里所说的"动画片",指的是按照受众人群将动画片划分的不同类型。那时候我们的父母长辈习惯性地认为动画片都是给小孩看的,直到近几年国外分级制度这一概念进入中国,我们才把一部分动画剥离出来,称为"成人动画"。然而随着国内动画产业和教育形式的发展,用"给小孩看的"和"给大人看的"这两种说法,来概括现在品种繁多的各类动画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于是就又应运而生了一种"给幼儿看的"动画片,即所谓的早教动画。

  普通动画一般是以娱乐为主,但是早教动画在娱乐之外还包涵很多的启蒙成分。比如前面提到的《星星狐》,表面上看就是一部普通动画,实际上孩子在观看的时候除了会被剧情和人物吸引外,还会对现实社会增加了解,并从中学会该如何与人交往、互相帮助等社交常识。

  这种带有教育性质的动画其实类型也很多,包括德育动画、英雄动画、科普动画等等,但以上这些动画的受众年龄相对较大,像《星星狐》这样针对学龄前左右儿童的启蒙动画还比较少,但是内容方面已经和国际接轨,拥有较高质量的产品内涵。另外,将这种启蒙性质的动画从动画大家庭分离出来,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我国动画产业的日趋成熟。

  有些"动画"不是"动画"

  前几日在国内著名弹幕网站Acfun上,有人上传了1988作完成的水墨动画《山水情》。从弹幕和留言板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网友都对这部动画的风格和美术手法表示肯定,也有人对近几年没有再出现过这种高质量的动画表示惋惜。但是在留言中也有网友指出,这不是普通的动画,而是艺术动画。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news/gn/2012-04-09/091183613d28e174795228faba2f3b4f.jpg[/img]

  所谓艺术动画,基本上只是用动画作为载体,而它的本质是"艺术"二字。在当年,中国还没有所谓的商业动画,我们所熟知《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都是政府投资制作的,每年产出的作品数量也有限制。这些动画没什么商业利益在里面,看重的是动画质量和内容,因此动画工作者们可以花几年时间去制作一部动画短片,而不用考虑它的收益。因此在那时才会出现很多质量上乘的动画作品。

  尤其是水墨动画,它的制作过程极为繁琐,每一张赛璐璐都需要多次拍摄才能得到预想的效果,其制作工艺在当时甚至算是国家机密,特殊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拿这样的纯手绘动画和现在几十集上百集的无纸动画作比较,多少有些欺负人。最重要的是,一个是商品,一个是艺术品,完全不是一样东西,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在拿鼻孔看当今国产动画的时候,也需要找准了对手,尽量避免"不平等"竞争。

  猫抓老鼠和老鼠吃猫

  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是国产动画的一个繁荣期,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动画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出品的《黑猫警长》。该片从剧情到人物,乃至歌曲,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并出现了无数的衍生品和周边。即便过了将近30年,《黑猫警长》依然热度不减,成为了许多七零后八零后最珍贵的回忆。

  在《黑猫警长》风靡全国的时候,街上随处可见相关的画册和录音带,购买者多为上小学的孩子甚至是学龄前儿童。但是现在翻回头来看《黑猫警长》,其中有些情节给小孩看似乎有点"早"。在动画的第二集中,就出现了食猴鹰吃小猴子的画面,并且还配上了"嘎吱嘎吱"咀嚼的声音,这难道是食猴鹰在嚼小猴的骨头?在《吃丈夫的螳螂》这一集中,螳螂丈夫那种为爱献身、并悲情地说出:你爱我,就请吃了我的"感人"话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可以理解,反正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爱情观也是比较重口味的。在最后一集中,陪伴我们许久的黄猫班长也被活活吃掉了,并且这段情节被表现得非常真实:吃猫鼠从黄猫班长的喉咙里吸血,黄猫班长因为疼痛攥紧了拳头,最后又松开。很震撼,也很残忍。

  综上所述,要是把《黑猫警长》当做普及野生动植物食物链知识的科普动画可能也并不为过。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news/gn/2012-04-09/7eb4942f5c8c760f403c733c3c05a538.jpg[/img]

  其实《黑猫警长》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即现实又残酷的世界,对比现在很多网游里的"蓝血人"和"肉骷髅",《黑猫警长》的情节还是很"刺激"的。"刺激"本没有什么,它也是《黑猫警长》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让那些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甚至还没上学的小朋友去受这种刺激就有问题了。

  虽然《黑猫警长》和《星星狐》一样,都是以动物形象做主角的动画片,也都是以儿童作为主要受众群体,但两部动画的内容却有本质的区别。这里并不是说《黑猫警长》不好,而是再一次强调分级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了动画片的受众人群,父母们才能知道到底是给5岁的孩子看《星星狐》还是《黑猫警长》。

  "抄袭"是生存之道

  在去年,曾经出现了一段国产动画电影扎堆上映的疯狂时期。这些动画在票房上虽然各有赔赚,但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评价都不太好,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抄袭"。《魁拔》抄《龙珠》,《兔侠传奇》抄《功夫熊猫》,《洛克王国》抄《神奇宝贝》。

[img]http://www.moejam.com/uploadfile/news/gn/2012-04-09/ca4e2819c0b508e8d00d5df684aa81b0.jpg[/img]

  其实近几年国产动画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抄",主要体现在剧本、人设、制作等方面。其实这到不应该怪那些动画制作者,日本和欧美的动画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并且深深植入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动漫爱好者的心中。咱们想要通过完全的中国风、原创作品一口气超越它们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就好像功夫电影在世界上的地位,日本和其他国家也不可能超越。

  对于我们来说,首要任务是向人家学习,至少让国内的漫迷们对我们的本土动画产生信任感,然后在考虑超越的问题。想当年手冢治虫也是看了万氏兄弟的《铁扇公主》才立志成为漫画家的,咱们只不过晚了几年走人家的老路而已。但是需要注意,学习和借鉴也是有度的,某些国内的动画制作公司连分镜都照搬照用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其实从国产动画的繁荣期一直到现在,都是在笔直地走着发展的道路。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的发展速度要比别人的慢,才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几年里国产动画有了比较显著的突破,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早教动画有《星星狐》,热血动画有《魁拔》,等等等等,都说明国产动画的进步已经取得了成就,并被世人认可。而作为一名动漫饭,我们要做的就是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挖苦,默默支持并等待国产动画雄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