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玉皇大帝和灶王爷长了一张脸?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老百姓送灶王爷上天述职的日子,不知道他老人家的嘴有没有被关东糖糊严实?







​  小神脸庞 帝王气象



  幸亏动画片《大闹天宫》里没有灶王爷,因为片中玉皇大帝的造型就是根据民间年画中的灶王形象设计的。



  一个是端坐灵霄的至尊,一个是混迹灶前的小神,论容貌、论气质、论地位那都没得比。也是服了张光宇先生,能把这两个天差地别的形象揉到一起。掰扯造型设计之前,我们还是看看导演万籁鸣对玉皇大帝的构想:“外表端庄、慈祥,貌似庄严,但实际虚伪,不轻言,不苟笑,居心叵测而不外露,只是在激动时眉梢浮露凶残,暴露出他内心的狠毒与空虚。”



《大闹天宫》人景合成画面原稿



  万籁鸣先生自小就把孙悟空视为战天斗地的精神偶像,要塑造齐天大圣的“完美人格”就必定要将玉皇大帝树为彻底的反派。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将玉皇大帝设定为“至高无上的封建神权统治者”也是大势所趋。最早的京剧《安天会》在建国后改为《闹天宫》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既然玉皇大帝是讽刺对象,那其实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个丑角了。领会了导演意图的造型设计张光宇心里有了数。



万籁鸣(左)和张光宇在讨论《大闹天宫》人物造型



  ​张光宇是近现代中国装饰艺术、漫画的奠基人,民国时期就与万籁鸣是老朋友,并经常在一起创作漫画,多年后的再度合作也非常默契。



20世纪20年代,张光宇和万籁鸣(左)、万古蟾(右)兄弟在上海



  ​张光宇是江苏无锡人,从小对民间的纸马非常喜爱。无锡纸马是江苏无锡流传的一种民俗祭祀、祈福用的纸制神像,内容包含佛、道二教和汉族民间传说中的神仙菩萨,尤其是灶神、财神最为常见。张光宇索性在纸马形象的基础上将年画、佛像、木刻等造型特点熔于一炉,设计了这个长着一张灶王脸的玉帝——这种形象对比上的反差就已经够讽刺了。万籁鸣导演对这款造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长方形粉脸上的两颊红晕,浓黑的多表情的五官线条,臃肿的脸堂,下垂的眼皮,修长的手指,活画出了庄严的妙相中饱藏着的邪恶内蕴。”尤其是把玉帝的眼睛“画成了一条线,既表现了这位神权最高统治者故作端庄的外表,也从眉眼间充分流露了他凶残的本性。”



无锡纸马“五路大神”



民间年画中的“灶王爷”



  但光是讽刺还不够,作为统治者,玉皇大帝的帝王福相还是不能少的。此前万籁鸣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原型,而那时同属一个大院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里各种外形、各种气质的演员无一不备。一天,万籁鸣想到了富润生。



富润生(1925-2008)著名配音艺术家



​  富润生是上译厂著名的配音演员,外形俊朗,脸型圆中带方,一双不算大的眼睛有种沉着的神韵,加上早年曾学过京剧袍带小生,举手投足间隐隐带着古人风范。于是万籁鸣建议张光宇参考富润生的脸型来设计玉皇大帝,并且最终邀请富润生来为《大闹天宫》(上集)中的玉皇大帝献声。







  ​长相敲定了,穿戴也不能马虎。万籁鸣与张光宇商议,决定让玉皇大帝穿上无比夸张的宽袍大袖,使其有种“蹒跚的姿态”。张光宇便将宋代皇帝的通天冠服(通天冠、方心曲领绛纱袍、蔽膝及黑舄)和裘冕服混搭加以改造,让这件皇袍显得肥硕无比,玉帝一穿上这身行头似乎就被压在宝座上动弹不得了。为了便于动画绘制,张光宇把冕冠前后的“旒”改成了薄薄的纱。但考虑到最终的角色表演效果和绘制难度,导演还是决定去掉“冕旒”只保留“冠”,相应的,玉帝袍服上的纹饰也做了必要的简化。



玉皇大帝造型设计图 张光宇手稿



  ​服饰小科普



  《宋史》载:“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袞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



  “通天冠服”的规格仅次于冕服,是皇帝在大朝会、大册命等重大典礼时所穿,相当于群臣百官的朝服。通天冠又名卷云冠,冠上缀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宽一尺,戴时用玉犀簪导之。所穿纱袍用绛色,衬里用红色,领、袖、襟、裾均缘黑边。下着纱裙及蔽膝也用绛色。颈项下垂白罗方心曲领一个,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另挂佩绶。











​  冕旒:帝王在登基、进行重要祭祀时戴的冕冠,顶端的长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据说,旒的存在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原载撷芳主人《大明衣冠图志》



  ​ 动静相生 画笔传神



  鲜明的人物形象定下来了,但角色表演还需要由动画设计师(原画师)来完成。刚接手玉皇大帝的角色表演绘制任务时,陆青是拒绝的。首先,她对这个要求坐在宝座上一动不动的造型并没有好感——玉皇大帝的身体是其他角色的几倍大,导演要求他不能离开宝座,甚至手臂都很少抬,只能依靠脸部、眼睛还有手部的动作来体现角色的喜怒哀乐。更麻烦的是,这个戏里所有涉及玉皇大帝的镜头几乎都要陆青来画,这可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因此陆青一度想要退出《大闹天宫》摄制组。 



《大闹天宫》人景合成画面原稿



青年时期的陆青(摄于1976年)



​  在同事段浚,还有导演的说服下陆青勉强同意留了下来。在表演设计上,导演万籁鸣和老厂长特伟都给予了她很多启发,陆青后来回忆道:“他(玉皇大帝)特写特别多,我在创作时着重他脸部的表情。其他的我就利用他的手,必要的时候,他的一只手要伸出来做动作,但不能多,多了他就不能称为‘皇’了。” 















玉皇大帝镜头原画 陆青手稿(原载《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瑰宝》)



  ​相比于《大闹天宫》里其他造型较为夸张的角色,玉帝的五官显得非常细小,所以在表现激动的情绪时,陆青就必须对玉帝的五官做一定的变形:“他发怒的时候,有一句话叫‘怒目圆睁’,我就把他的眼睛画得像球一样,很大、很圆。但这样的画面也不能多,多了以后就不是玉皇大帝了,他的形象就变了。所以,夸大他的脸型、夸大他的五官时,一定是‘一刹那’。抓住这个‘一刹那’,表现就准确又生动了。”











  ​而要画出玉帝含而不露的内心戏,就必须讲究一个“细腻”:“在表现他动脑筋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斜视,里面的眼珠是左右来来去去,但是动作非常非常慢,不能快,一快就又不对了。一般,我们对一个动作是要加两张动画的。但我画的玉皇大帝最多的是加四张,到中间的距离像头发丝一样细。人家拍两格,我要拍四格,表现他的动作缓慢,表现他的身份。他不轻易动,(但)你不能让他老待着,不能只让他嘴巴动,别的不动,这样是没有生命的。要给他表情,他发怒的时候,让他的胡子飞起来,这也是个动作。人家一看,吓一跳,皇帝发怒了。”



















  ​在《大闹天宫》下集的开场戏中,陆青还为玉皇大帝设计了一个十分“矫情”的动作:凤凰仙子为玉帝奉上一杯琼浆,玉帝并没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而是先用小指长长的指甲盛了一点送到嘴边尝了尝(我们可以脑补为神仙的指甲都是很卫生的)。







​  《大闹天宫》全片完成并上映后,玉皇大帝的造型设计和动画设计都博得了极高的赞誉。但陆青觉得自己不过是完成了分内的任务罢了,开始并不以为然,直到更资深的动画设计师杜春甫对她说:“陆青,你不简单啊。动画动画,动的好画,静的难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陆青的成功——不少导演都来邀请她绘制表情细腻的角色,比如《哪吒闹海》中的太乙真人和《天书奇谭》中的袁公。 



老年陆青(摄于2012年)



​  辛酸往事 一时笑谈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个经典的造型成了万籁鸣和《大闹天宫》在“文革”中的一项罪名:影射国家领袖。我们反倒要庆幸——张光宇先生已经在“文革”开始的前一年去世了。



  “文革”开始后,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帽子的万籁鸣进了“牛棚”,《大闹天宫》也成了“反革命的宣传书”。一天下午,批斗会在大楼前举行,美影厂全厂职工都聚集在周围。



晚年的万籁鸣



  ​手举话筒的“造反派”开始就“玉皇大帝是在影射谁”这个问题审问万籁鸣:“《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是什么样子的?你画的玉皇大帝又是怎样的呢?你必须老实交代,你在玉皇大帝下巴上画了什么?”



  看上去,“造反派”好像并不清楚玉皇大帝是谁设计的。可能他们也不会穷究是谁设计的,先收拾了眼前这个老头儿再说呗。



  万籁鸣也没有推脱责任,淡定地回答:“我在玉皇大帝的下巴上画了五绺须。”



《大闹天宫》分镜头画面中的玉皇大帝



​  但造反派们一口咬定玉皇大帝下巴上画的是一颗“痣”,是在影射国家领袖,他们喝令万籁鸣“老实交代”。



  几番“交代”无果后,万籁鸣在晚上被叫去“谈话”。一个人拿出一张折叠得很小的纸对万籁鸣说:“你很不老实!你看,外面还有人写信揭发你哩!”



  万籁鸣伸手过去:“请给我看看。”



  那人用手敲了敲万籁鸣满是华发的头:“你想摸底呀?”



  万籁鸣说:“我想看看,也许别人是说我好哩!”



  满屋子的造反派被这句话逗得笑了起来,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打发万籁鸣回了“牛棚”。







  ​听说之后有“革命群众”在新贴的大字报上说原稿上的玉皇大帝确实长得是五绺须,并不是一颗痣。后来也就没人再来追查这事。倒是没过多久,万籁鸣就被一辆吉普车带到市级的隔离室,开始了漫长的“隔离”生涯。



  这段小小的插曲既是辛酸往事,又是一时“笑谈”。在那个荒唐年代,这小小的“五绺须”足以让万籁鸣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



  但愿这样的闹剧不会在今后重演。但愿。



  文\傅广超

  资料照片提供\陆青



  ​参考文献



  1.《我与孙悟空》,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

  2.《动画大师万籁鸣》,彭新琪著,海燕出版社1988年

  3.《大闹天宫:中国动画电影艺术的瑰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



  本文经空藏动漫资料馆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