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乖张暴戾熊孩子到人见人爱小英雄——《哪吒闹海》幕后揭秘(三)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的主创们一开始就很明确,“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我们不是古人。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不同于作者写书的时代。况且,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字不改地将一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照搬到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去。”



  提纯净化 ​



  时至今日,哪吒俨然是分量仅次于孙悟空的中国神话代言人了。成为动漫明星后的哪吒更是被赋予了“坚韧”、“勇敢”、“小英雄”等光环式的标签。其实,这首先要归功于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对“哪吒”的重塑。 ​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哪吒绣像



​  “哪吒”原本是佛教文献中记载的护法神,为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之子。经过历代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的不断加工,哪吒的形象渐渐变得丰满起来。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用了三回的篇幅叙述了从哪吒出世到莲花化身的情节,后世与哪吒相关的戏剧影视作品大多以此为蓝本改编。



剑砍肉球-《连环图画封神传》绣像插图



  ​然而《封神演义》中人物众多,线索庞杂,并以“天命劫数”、“因果报应”贯穿全书。从第十二回到第十四回,哪吒、李靖父子间的矛盾更是作为情节主线,一度发展到势不两立。要将这段故事改编成一部简洁明快、老少咸宜,并且只有60分钟的动画电影,是得动动刀了。



王树忱(1931-1991)《哪吒闹海》编剧、总导演



​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的主创们一开始就很明确,“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我们不是古人。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不同于作者写书的时代。况且,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字不改地将一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照搬到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去。”



哪吒射箭-《连环图画封神传》绣像插图



​  影片剧本最终采取了“提纯净化”的手法,在“闹海”的命题范围内做文章,略去一些“节外生枝”的故事,将哪吒和龙王的矛盾作为主线,减弱哪吒父子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加以组织剧情。诸如“哪吒射死碧云童子、太乙收石矶、哪吒还魂托梦、魂灵显圣、李靖火烧行宫、玲珑塔镇伏哪吒”等情节,以及商周之间的斗争、教派之间的矛盾,影片主创都予以大胆舍弃。



父子交战-《连环图画封神传》绣像插图



  于是,在剧情的处理上,导演决定设计五段大戏:“出生”、“闹海”、“自刎”、“再生”和“复仇”。并通过这五场戏来塑造哪吒“活泼可爱、神奇不凡、敢作敢为的精神风貌”,突出哪吒“不畏强暴、为民除害”的性格。



  脱胎换骨 



  就像《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是带着使命出生的,影片《哪吒闹海》中的哪吒一出生便与莲花结缘,不仅闪烁着绚丽的莲花光晕,就连包裹身体的肉球也成了冰清玉洁的出水芙蓉。这一切似乎已经预示着日后莲花化身的铸就。







​  《封神演义》中,哪吒的出生本就是被安排好的。太乙真人让洞中灵珠子投胎陈塘关李靖家中,为的是日后兴周灭商的大业,这些素材对于影片《哪吒闹海》来说是多余的,所以剧本也对此进行了“提纯”。尽管如此,这段情节在细节处理上也难免留有破绽。



  影片中,哪吒刚刚出生,太乙真人便未卜先知般不请自来,一口气“收徒”、“赐名”、“赠法宝”。之后也并未将这个小徒弟带回仙山“传道授业”,而是好像已经预知了徒弟将来的难处,对着哪吒耳语一番后便骑着仙鹤绝尘而去了……



拜接玉札-《连环图画封神传》绣像插图



梦见道人-《连环图画封神传》绣像插图



  《哪吒闹海》着意将太乙真人塑造为哪吒的实际“监护人”,“一个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长者”,而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让人敬而远之的神仙。一句“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不坚,哪里有什么神仙呢”,最见其中精髓。







​  影片的主创在这里还有一处巧妙的设计:刚出生的哪吒不过巴掌大小,太乙真人将一颗神奇的银丹让投入哪吒口中,哪吒服下银丹之后瞬间长成六七岁的样子。如此一来小哪吒虽然失去了一段珍贵的成长经历,却让故事的展开方便多了。这颗银丹也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片,象征着哪吒的灵魂和神魄。







​  影片想要塑造的不是一个“应运下凡人间、磨炼历难、修正果的灵珠子”,而是一个更加“接地气”的小英雄,所以非常注重构建哪吒与身边普通的角色的关系。为此,主创们在故事中添加了许多原创的角色。



  总兵府家将就是这样一个敦厚朴实的老头,他对哪吒关怀备至,有亲人般的慈爱,在哪吒危难的时刻也会出手相助,为惹祸的“小公子”排忧解难;哪吒在海边也有一群同样天真可爱玩伴,除了分享游戏的快乐,他们会为哪吒的战斗呐喊助威,而哪吒也会为他们挺身而出,甚至牺牲自己。







  ​国内外不少动画片中,主人公身边总会有一两个形影不离的小配角,他们多是主角的亲密玩伴,大多性格诙谐,活泼好动,是剧情的润滑剂。《哪吒闹海》中也有一只通灵的梅花鹿。不同的是梅花鹿没有一句台词,且性格温顺,但是它之后的一举一动却时时拨动着观众的心弦,甚至与哪吒的生死休戚相关。







  ​闹海有理



  “闹海者,顾名思义,斗龙王也”。



  龙王在中国神话人物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作为负责兴云布雨的正神,要么挨了小孩儿的圈子,要么被猴子抢了棍子,混得很没面子。民间向来有祭祀龙王祈求降雨的风俗,传说中的恶龙又素有兴风作浪、索取童男童女的恶名。这些素材被《哪吒闹海》的剧本统统吸收,原本在《封神演义》里只负责打酱油的东海龙王在动画片里好好张狂了一回。







  ​其实,《封神演义》中的“哪吒闹海”充满了“仗势欺人、无理取闹”的意味。本就性格乖张的哪吒仗着自己是“灵珠子应运下世”,杀伤人命是为了“磨炼本性”、“完成劫数”,更加“有恃无恐”。《封神演义》第十二回,哪吒不过是因为天气炎热,到海边用混天绫蘸水洗澡,却不知道这法宝的巨大威力能够撼动龙宫。一场误会因巡海夜叉与哪吒双方出言不逊而造成火拼。哪吒一气之下打死了夜叉和龙太子敖丙,还说什么“便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显然,在影片里“是不能用这些话来替他打圆场的”。







​  而影片《哪吒闹海》在序幕部分对龙王兴风作浪、贪婪残忍的交代,为的就是让哪吒在后面闹得“有情有理”。这样一来,夜叉强抢童男童女,哪吒先礼后兵,草包夜叉的大败而回引出“小霸王”敖丙的闪亮登场,一切顺理成章。



​  哪吒不但打死敖丙,还抽了龙筋准备用来“给爹爹系盔甲”。不料,龙王上门兴师问罪,借着“天生龙种”已死的既成事实和自身的权威,搞得李靖诚惶诚恐、左右为难。这也是影片中哪吒和李靖的矛盾第一次被激化。







  ​李靖在《封神演义》中是个很不讨喜的人物,他固执、迂腐,每当祸事临头,对自己的小儿子哪吒更是表现得无比冷酷决绝。而影片《哪吒闹海》对李靖的塑造则更加温情、多面,尤其在面对哪吒时,气愤、无奈之余又多了几分怜爱。



  “人有神力、神有人气。有情有理,以情感人”。影片着力体现人物的典型性,同时又大量表现着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和感情变化。在这点上,《哪吒闹海》无疑让中国动画电影完成了一次巨大的突破。



  舍生取义 



  哪吒的毫不妥协让气急败坏的龙王决定上天庭告御状,这可让李靖着了慌。哪吒灵机一动,想起了师傅当初临走前的一番耳语。



  有难处,找师傅。







​  不知道哪吒是不是第一次去风光秀美的乾元山,总之这次他是无心赏玩了。影片中的哪吒只是一个天真烂漫,心性纯良的孩子,而师父太乙真人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够“孩子气”。哪吒赶赴宝德门佯装玉帝戏弄龙王,最后又将龙王打得伏地求饶。







​  突出哪吒的“有理有节”和龙王的罪有应得是影片剧本始终要强调的。于是,我们对照《哪吒闹海》原文字分镜头剧本和附在其后的“补充修改说明”,就可以看出这一理念的不断加强和完善:







《哪吒闹海》文字分镜头剧本(主创签章本) 空藏动漫资料馆 藏



  ​哪吒天真地希望龙王能够就此罢休,却不知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作为父亲,李靖收了哪吒的法宝,又将哪吒绑在柱子上的做法似乎显得不近人情,可又未尝不是对儿子的保护。哪吒当然委屈,但作为孩子他确实把事情想得简单了,要和他一起面对后果的不仅仅是他的家人。果然,龙王没有善罢甘休,他纠集了自家兄弟带着虾兵蟹将向全陈塘关的百姓发难。







  ​可面对惹事生非的儿子,他懊恼而又疼爱。影片中的李靖固然保留了《封神演义》中固执和胆小畏祸的特点,但又更加有血有肉。作为总兵,他肩上担着整个陈塘关百姓的身家性命,面对龙王的威逼他不得不对自己的儿子拔剑相向。







​  随着哪吒的一声“爹爹”,李靖手臂一垂,手中的宝剑应声落地。在设计这段情节时,几位导演还对一个细节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当李靖举起宝剑欲杀哪吒时,哪吒对李静的称谓曾有几次改动。一次是让他喊‘李总兵’。还有一次是直呼‘李靖’。几经争执,才决定还是让他喊‘爹爹’。现在看来,让哪吒喊‘爹爹’,更符合父子之间的人物关系,也更确切地表达哪吒此时此地的感情,也更增强影片的悲剧气氛”。







​  “老妖龙,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许你们祸害别人!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最终,面对龙王的威逼,更为了不让陈塘关的百姓遭受灭顶之灾,哪吒捡起父亲的宝剑,横下心来,用一个转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哪吒的生命完成了悲壮的升华,也成就了中国动画史上的一个绝唱。象征着哪吒元神魂魄的银丹再次显现。仙鹤衔起银丹飞向天际,代替了原作中哪吒灵魂出窍后的“杳杳冥冥,飘飘荡荡”,梅花鹿依依不舍,涉水远眺更是神来之笔。







  《哪吒闹海》以哪吒和龙王的冲突为主线,以哪吒和李靖的矛盾为副线,是一般正剧的结构方式。而这部正剧不仅同时带有很大的闹剧成分,从哪吒命运来讲又有悲剧色彩。“活泼与凝重,是这部戏不同的两个侧面,它们统一于正剧的结构形式之中”。



  深入人心



  当大家还沉浸在撕心裂肺中不能自已时,影片却荡开一笔,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族文艺汇演。恶人得逞自然要好好庆祝一番,导演也就按照龙王们的趣味精心安排了一台节目:章鱼敲锣、螃蟹击鼓;蛤蟆吹唢呐、蚌女献珍珠;大鱼小鱼吞吐、大龟小龟起舞……







  ​可也不能因为水族节目的精彩而忘记自己的立场,更不会忘记令人心疼的哪吒。



  影片及时将场景切换到乾元山、金光洞。仙鹤将衔来的银丹投入莲花花蕊,太乙真人用仙露予以滋养,哪吒的魂魄与莲叶莲藕化为一体。银丹的三次出现,关系到哪吒的生、死、复生,见证着他非同寻常的成长轨迹。







​  再生后的哪吒已经是莲花化身,除了得到了新的法宝和更大的法力,此时的哪吒更加成熟,他再也不会相信吃人的恶龙能够悔改了,他怀着满腔怒火劈破斩浪,直入龙宫。既是为自己复仇,更是为百姓除害。







  ​那时的不少中国动画习惯将影片主题直白地体现在台词里,今天回头再看不免觉得“膈应”。相比之下就更体现出了《哪吒闹海》的难能可贵,主创们为了使影片台词也尽可能地活泼、含蓄,果断地修改了带有“唱高调”和说教之嫌的生硬对白:







​  “复仇”这场戏是哪吒和老龙王的最后一战,“也是名副其实的‘闹海’点题高潮戏,打斗规模大、变化多、层次丰富,情节不断向深处推进”。



  好戏开锣总是小喽啰先来热场,围攻哪吒的任务自然要交给虾兵蟹将。好在导演还是让哪吒手下留了情,在分镜头台本中被一枪封喉的龟丞相算是保住了性命。



《哪吒闹海》成片中删去了这个镜头



  ​哪吒不费吹灰之力讲第一道防线被攻破,再次用混天绫把东洋大海搅得浊浪翻滚。四海龙王只好亲自出马,他们把哪吒团团围住,哪吒也现出三头六臂的法相迎战。四条恶龙显然不是哪吒的对手。







  ​如果这样就将龙王一举制服显然铺垫不足,造势不够,观众看得也不过瘾。于是导演们又让龙王杀了个回马枪,由斗武转向斗法。四条恶龙现出原形各施法力,也都被哪吒一一破解。这三次战斗层层递进,既吸收了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特点,又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画艺术特性,再结合精彩的特技处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令人叫绝。







  ​黔驴技穷的四海龙王逃入深海密洞,他们慌忙间遗落的宝贝龙珠却被哪吒的风火轮烤成了威力无穷的海底炸弹。随着一声巨响,四个龙王被龙珠引爆后的巨大的冲击力托出海面。哪吒斥退其他三海龙王,只将首恶敖光用火尖枪死死钉在大地上动弹不得。







​  恶龙被制服了,天空阴霾散尽,陈塘关恢复了昔日的海晏河清。哪吒没有因为脱胎换骨而不食人间烟火,心里牵挂的还是同样放不下他的伙伴。就这样,梅花鹿载着哪吒悠悠然绝尘而去。如今的哪吒必定少了许多羁绊,影片也没有强加给他更多使命。







​  就这样,动画电影《哪吒闹海》的剧情成为了最通行于世的故事版本,渐渐演变成了“哪吒正传”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不少影视和动画作品。随着影片的深入人心,片中的哪吒造型也成了大家印象中哪吒的标准像。



  -未完待续-​



  记者、撰文\傅广超

  资料图片提供\段孝萱 王一迁



  参考资料



  1.王往(王树忱):《哪吒闹海》文字分镜头台本,1978年

  2.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入海擒龙——摄制<哪吒闹海>的艺术小结》,《美术电影创作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

  3.王树忱:《<哪吒闹海>的剧本改编和银幕体现》,《电影通讯》1979年第四期

  4.严定宪、林文肖著,《动画导演基础与创作》,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下期预告:



  ·北京首都机场的壁画《哪吒闹海》与动画片《哪吒闹海》有何渊源?

  ·美术家和动画家的合作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动画片摄制组如何“下生活”?



  本文经空藏动漫资料馆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