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仪式感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

  我是一位32岁的妈妈,有一个4岁的女儿。孩子现在的交友环境跟我小的时候有着天壤之别。在我小时候,生活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形容的那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邻里之间爱串门,来往很密,我从小就跟小孩、大人们打交道,自然形成了一种不怕生的“天性”。

  妞妞出生以后,由于身体免疫力比同龄的孩子要差,容易生病和受到病毒感染,基本上都是呆在家里跟我们玩。在家里的她可闹腾了,是个能说的“小广播”,我经常夸她有我当年“众人开心果”的风范。

  妞妞3岁后,我们开始带她到小区楼下转转,让她尝试开始认识其他人。我原本对她的“交际能力”十分有信心(毕竟在家她是那样的爱说话),应该不排斥和陌生人交流,但妞妞的表现却让我有些讶异,在外她非常害羞,不敢出声,不敢直视其他小朋友,甚至躲在我裤腿后面喊着要回家,这是我没想到的。

  有一回,我们在楼下散步,有个小哥哥的皮球正好溜到她脚下,我尝试让她捡起来给回小哥哥(顺便认识一下),但她看见皮球就躲,小哥哥跑来捡,她又纠结要不要去帮忙,等到小哥哥跑远后,我发现她露出失落的表情,其实她内心是渴望跟小哥哥交流的,但她害怕自己说错话,才止于行动。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作为妈妈我得帮助她改变,毕竟再过些日子,她是要去幼儿园的,我希望她在外人面前敢于真实的表达自己。

  一天下午,我陪她在家里看电视,正好播着最近新出的动画片《东方可儿》,妞妞被和她一样留着蘑菇头的可儿所吸引,起初我没太在意,女孩的动画片,她看很正常。但最近,她主动地和我、外婆,手叠手,然后跟我们说:加油,做最棒的自己!再有一次我带她到小区楼下,这回她主动和面对面的小妹妹拉手,还握着小拳头,问妹妹:你几岁了?当时的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二天,我和她一起收看《东方可儿》,我才知道可儿在动画片里是一名校园记者,可儿记者的人设就是一个要常常与人交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角色,妞妞她需要有主动与人交流的模仿偶像,可儿成为了她的模仿偶像。

  我留意到,《东方可儿》动画片里出现了很多次可儿和小伙伴手叠手加油的画面。我们通常会觉得这是很平常且不常做的仪式,所以不会在意。但我发现,这对于像妞妞这类缺乏胆量的孩子而言,重复这个仪式,确实带来了能量,妞妞常会邀我一起做叠手掌手势,她会说:妞妞不害怕了。

  在动画片中可儿会遇到许多突发状况,比如说探险时遇到危险、采访遇到状况,每每看到,女儿会随着剧情激动起来,甚至会入戏到身体跟着一起摆动,她还会和可儿一起喊出“加油!做最棒的自己”——我想,这句台词已经深入她心里了。恰巧当天我不小心划伤手指流了血,她睁大眼睛看着我说:“妈妈,没事没事,做最棒的自己。”我听后觉得既好笑又感动。因为我完全没有想到一部动画片可以给我的孩子带来如此大的勇气。

  相比受追捧的“魔法”、“变身”,公主拯救世界的动画片内容,我更愿意给她看像《东方可儿》这类含有生活、学习教育性意义的动画片,我希望她能够在困难中给自己鼓劲,建立起自信心。孩子的转变会影响家庭中的每一个人,现在我和她爸爸都会因为她的一句:“加油,做最棒的自己”,化气愤为体谅,争吵自然也少了。

  中国的孩子在国际上给人的印象通常是,谦虚、勤奋、注重内修,但当了妈妈后,我发现不是这样的,我更希望孩子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喜欢交际,心境能够更开阔,我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有着和我一样的想法。在成长阶段,让“人来羞”的孩子建立足够的胆量,重复有意义的仪式感很重要,我在《东方可儿》这部动画片里找到了答案。